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隆重發布“印研宋七”字體
非遺技藝創寫字體“印研宋七”隆重發布
2023年7月17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非遺技藝創寫字體“印研宋七”發布會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順利召開。出席發布會的嘉賓有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李遠濤,上海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處長曾原,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館長趙書雷,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劍毅,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夏連峰,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所長鄭雪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出版部副主任曾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印刷發行部副主任陳淳睿,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設計系副主任、研究生導師趙蕾,著名平面設計師、上海城市歷史和設計文化研究者姜慶共,印研所全體班子成員,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的傳承人代表陳初伏、陳其瑞、原偉民老師,以及來自新華社、澎湃新聞、青年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和第一印等媒體朋友。
圖|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胡丹主持
此次發布的“宋七體”是時隔多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于新時代公開發布的又一款宋體字。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所長鄭雪梨分享了“印研宋七”字體開發的歷程。
圖|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所長鄭雪梨致辭
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文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瑰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我們隨處可見的現代漢字印刷字體源于一項非遺手工技藝,這項技藝的誕生地就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
2009年“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項目,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同年“宋七體”主創設計師徐學成老師入選上海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老一輩傳承人陳永海、許柏康、陳其瑞三位入選了第六批上海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們都不僅曾經為新中國漢字使用的規范化作出過貢獻,現今也一直關心著漢字印刷字體文化的發展。還有陳初伏老師不僅擔任了宋七字體的審稿工作,還為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捐贈了一批當年的珍貴歷史文物。
陳初伏、陳其瑞兩位老師上場,由上海印刷集團總經理沈劍毅、黨委書記夏連峰為他們頒發傳承人證書和捐贈證書。
圖|頒發非遺傳承人證書、捐贈證書
“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其瑞老師一直活躍在漢字印刷字體文化推廣的舞臺。他為年輕的傳承人授課,還多次走進各大校園開展非遺專題講座,撰寫了多篇歷史回憶文章、參與宣傳視頻的拍攝,為推廣字體非遺文化盡心盡力,2023年他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非遺傳承人。隨后陳其瑞老師上臺講話。
圖|傳承人陳其瑞發言
著名平面設計師姜慶共老師多年來致力于上海城市歷史和設計文化的研究,也一直關心著印研所“宋七體”的開發。他老師以業界專家的角度講述了他眼中的“宋七體”。
圖|行業專家姜慶共發言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是中國首座新聞出版類專業博物館,場館建設的時候就非常重視館內所使用的字體。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宋一、宋二、黑二、正楷體和仿宋體都在館內廣泛使用。特別是宋七體,深受館方喜愛,因此在還未發布之前,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就成為“印研宋七”字體首位用戶。隨后,本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的趙書雷館長致辭。
圖|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館長
趙書雷致辭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李遠濤、上海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處長曾原和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所長鄭雪梨共同上臺為“印研宋七“啟動發布儀式。
圖|啟動發布儀式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李遠濤對宋七體發布表示祝賀,向為字體設計創寫和字體文化弘揚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希望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不負期望、繼續前行,為字體創新發展與數字應用貢獻更大的力量。
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李遠濤致辭
圖|嘉賓和領導合影
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文字,是華夏文明發展的藝術結晶,是漢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瑰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我們隨處可見的現代漢字印刷字體源于一項非遺手工技藝——“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這項技藝的誕生地就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漢字字體、字形雜亂,異體、變體混合使用,嚴重影響印刷質量和閱讀效果,更導致我國參加國際書籍裝幀博覽評比無功而返。1959年,文化部召開會議指導上海率先進行“印刷字體改革”,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為基地,集聚了滬上美術創意有功力、書寫正楷有造詣、雕刻字模有經驗的三股人才,成立了50多人組成的字體研究室。印研所字體研究室的設計人員耗時5年,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手工技藝,相繼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種常用印刷字體的創寫設計,總計8萬字,為新中國推廣簡化字和漢字使用的規范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字體一直沿用至今,為新中國漢字文化的普及、傳承、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2009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申報的“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項目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在“宋、黑、楷、仿”四種經典印刷字體中,宋體是最常用的出版印刷字體。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上世紀手工設計推出了多套風格各異的宋體字,這些字體都以數字命名,每一款都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
1 宋一體
“宋一體”是1962年專門設計用于為新中國首部《辭?!返恼挠米?,其字形方正,筆形清秀;結構嚴謹,行款整齊,閱讀流暢。此后又用于1985年版《漢語大字典》等大型工具書正文。
2 宋二體
“宋二體”是1963年為首版橫排簡體《毛澤東選集》正文用字而設計,后又被稱為“經典著作體”,其字形繼承了橫輕垂重、有棱有角的傳統,字形挺拔秀逸,大氣疏朗,流暢自然。宋二體廣泛用于排印各類書刊,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漢字字體?,F在電腦字庫里廣泛使用的書宋體,大都在該字體的基礎上加工制作而成。
3 宋三體
“宋三體”是1964年為排印《毛澤東詩詞》而設計,所以又稱“毛澤東詩詞體”。
4 宋五體與宋六體
“宋五體”和“宋六體”分別是1970年和1980年設計的行頭宋和標題宋,被廣泛用于戶外標語和書刊雜志的標題用字。
在這些的宋體家族中有一款特殊的字體,原名“宋四體”,后改名為“宋七體”,是由“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非遺第一代傳承人徐學成于1968年主創設計。由于歷史原因,這款字體設計完成后,字稿封存于印研所檔案室,因此被業界人士稱為神秘的“宋七體”。
2019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正式啟動“宋七體”數字化開發項目,由第二代、第三代非遺傳承人擔任字庫審定專家,由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團隊在充分尊重原稿的基礎上,采用數字融合創新手段進行開發。
印研宋七
1.手工設計
“宋七體”源于上海市非遺項目“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的第一代傳承人徐學成手繪創寫的字體原稿,在中文字體設計行業內極具影響,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康熙字典》的字頭字,故也稱其為康熙字典體。“宋七體”極具古雅的風韻,有別于傳統宋體字橫平豎直的挺拔硬朗,字形修長,筆形圓潤渾厚,且具有強烈的版刻風格,筆勢上呈現左低右高的態勢,三角屯頭圓弧溫潤,豎彎鉤委婉和順,點的收筆處帶有明顯垂露感,既有楷體書寫時的書法韻味,又彰顯了宋體的筆意特征。
2.數字開發
經過3年多的努力,“宋七體”電腦字庫已完成了一期開發?,F首發6763個漢字的字庫產品,后續計劃將有支持大字符集的產品面世。開發團隊根據手繪原稿進行歸納、提煉、再設計,按照“五個一致”的傳統工藝要求對字體進行設計開發制作。宋七體的設計兼顧了美觀性與實用性,不僅適用于各類書籍、報刊雜志的正文排列,同時也適應時代,是一款可用于數字媒體屏幕顯示的字體。設計團隊在數字化創寫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承載媒介與字體之間的密切關系,在保留原有手繪創寫風格的同時高度提煉了筆形的設計特點,讓整套字體在視覺統一性上得到進一步提升。數字化的融合開發,使“宋七體”成為一款將傳統美學融于閱讀的優秀漢字字體產品。
3.元宇宙首發
“宋七體”是首個跨入元宇宙,發行數字藏品的漢字字體。在字體產品發布前夕,以宋七為載體進行的二次藝術創作的“宋七|朝代”系列數字藏品已在中國搜索旗下“時藏”數字版權藏品平臺正式發行。該系列數字藏品甄選了歷史上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的十個主題字,這些字意義深刻,內蘊深遠而宏大。首發的兩件數字藏品,分別以商朝、戰國為背景,濃縮“德”“道”二字所在朝代主題,選取該時代標志性紋飾及器物,以“宋七”為載體、攜歷代字體鐫刻于該時代經典器物之上。希望以這樣的形式讓受眾感受到縱使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中華文字依然可以歷經滄桑、源遠流長。“宋七|朝代”系列數字藏品中的主題字代表著中國對未來的期許和愿望,這些字縱貫古今,既是傳統的思想之本,更是中華民族對未來的期望。后期還將會有八個字的“宋七|朝代”系列數字藏品公開發售,期待讓至美宋體在新時代綻放新顏,譜寫新華章。
4.實際運用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在館內導視、展板文字、雕塑設計等多處選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授權字體。其中廣場雕塑“行路”使用“宋黑體”;導視館名使用“宋二體”;主題館二級標題、內容文字,三級標題,門牌地址等處均有使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是“宋七體”發布前的首家用戶。
銷售熱線:021-62713292
咨詢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6:30
END